浙江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该怎么读?
浙江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技巧
片段阅读是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头戏,题量多,阅读任务量大,很多伙伴盲目追求速度而正确率跟不上,一方面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做题方法,另一方面是可能在无意识中已经走向了某种误区。这时候能否对错误思维及时纠正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说一说片段阅读的三大误区,看看这些致命点你都中过或者正深陷其中吗?
行测言语理解例题讲解
致命点一:不断地重复阅读
我相信很多伙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做片段阅读题的时候,看一遍一脸懵,看两遍还是一脸懵,看三遍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不够了,就仓促地做了选择。所以正确率不高。
问题分析:
1、伙伴们目前普遍阅读能力下降,阅读的状态少了。
2、伙伴们在做阅读时没有高效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能准确把握文段重点。
解决方案:
1、功夫下在平时,应该多看一些文章刊物,强化自己阅读的感觉,既能够强化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又可以积累常识,申论的写作素材等等。
2、利用断句的方式看文章。把冗长的文段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就按句子去区分,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减轻每次阅读的压力,而且也可以便于思考每个句子的含义及在文段中所起的作用。
致命点二:做题目局限于定式思维
很多伙伴在做题目的时候总是崇尚口诀或者规律,把这些口诀或者规律看做是解题的唯一方法,不懂得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比如: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语话叫“转折之后是重点”。那么这句真的是万能的吗?如果真是万能的,那为什么还总是错那么多呢?所以说,伙伴们做题的时候总是会被定式思维困住而不能够根据具体文段进行具体分析。
解决方案:
学会句间分析法,可以让你的正确率翻倍。
句间分析法步骤:
第一步:分析句意
第二步:句子归类
第三步:确定句子作用定重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拿一道题目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吧:
句间分析:
第一步:理解句意
句子①:互联网对网民产的求知、思维、观念生很大影响
句子②:互联网优势促进信息交流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
句子③:互联网存在谣言、诈骗、陷阱等对人有危害
句子④:要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
第二步:句子归类
①②都是在讲互联网好处的影响所以可合并。
所以句子结构可为①②/③/④
第三步:确定句子作用定重点
①②和③讲的是互联网发展的好坏两个方面,所以是描述现状的两个方面。④句是作者提出的对策。那么文中的重点就是针对好坏的现状提出对策。所以选择A。
在实际做题中确实有很多伙伴看到转折词“然而”就定式的认为转折之后是重点,果断选择了B。而这道题我们进行具体句间分析后,会发现选择A才是最全面的,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这种方法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跳出定式思维的框框,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致命点三:无法找准择优选项
往往在选项中,伙伴们看几个与题干内容表述相近的句子,就开始犯迷糊,不知道哪个是文中的重点,纠结着纠结着就蒙圈的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对的选项,结果又是可想而知的,以错误告终。
解决方案:
遇到这种情况,往往说明伙伴们还没有掌握好择优的角度,以及没有学会找到文中的重点部分。所以,不仅要学会分析题干找到重点,还要能够有择优的意识和角度。对于找重点我们刚才在致命点二那里已经给大家提供了句间分析法,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梳理梳理怎么掌握好主旨观点题择优角度吧。
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可供参考:
角度一:无主题不选
主题词即作者写作的核心论述对象,而在主旨观点题目中,主题词就显得更为关键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选项中没有主题词,那么它在很大概率上就不是文段的主旨,这样的选项我们一般就可以直接排除了。
角度二:非重点不选
非重点往往在题目中体现出来的是具体展开论述的句子,比如举例分析的部分,事实阐述的部分,现状描写的部分,背景阐述的部分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或说明或者烘托文中的重点而存在的,所以其本身并不是文段的主旨。
角度三:选项验证法
这个方法需要我们把自己假想成作者,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把某一个选项定位我们主旨,去想如果按照这样既定的主旨写出来的文章是否与题干文段一致,如果出入很大也就意味着此选项不是最优的选项。
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讲了在做片段阅读题时很容易走入的三大误区,希望各位伙伴们能针对自己的情况结合给出的解决方案及时去调整,找到最佳的最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
技巧还没掌握?扫码回复“咨询老师”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