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面试指导:“四大法则”突破难关
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笔试已落下帷幕,目前考生的心里只是暂时放松了,接下来即将面对的是公务员面试环节。随着公务员考试体系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务员面试的考核也日益科学化、系统化、面试内容不断创新,面试难度逐渐增大,面试考生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要想在公务员面试中脱颖而出,掌握面试考试中的一些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w.zjgwyw.org)专家特地为考生总结出几个必备的面试答题技巧。
法则一:审好题
结构化面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每道测试题都有针对性地考查考生的某种素质和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位的匹配性等等。因此,要首先判断清楚,问什么?怎么问?问此题的目的?只有审好题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考生只有审好题,正确地分析出题目的要求,明白题目考查的目的,论述时才能迎刃而解,保证不偏题。
审题时间:
在审题时间上,各地略有不同,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况:
1.四川省,审题时间3分钟,有题本,考生审题完毕后考官问一题,学生答一题,或者学生按题目顺序答题。
2.福建省,审题时间5分钟,然后按题目顺序回答。
3.有的省没有单独审题时间,考官念一个题目,然后考生回答一个题目,回答每个题目前可以做短暂思考。
4.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面试3个题目,但是题本只有2个题目让考生思考,第3题考官念出来再由考生作答。这种情况下第3题大都是属于突发事件类型,一般都是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
审题具体方法:
1.充分运用好思考的那几分钟时间,快速拟出答题要点。
一是按 “题型分类及答题思路”审题,拟定好答题提纲;二是在对待熟悉与生疏题目的问题上,思考时间应重点放在生疏题目答题要点的思考上,因为在面试中,任何一题不会答或答得不好都会全盘皆输;三是在顺序上,同等条件下,重点思考第一题,第一题答好了,首因效应佳,有旗开得胜的效果。
2.集中精力,认真听考官提问。
沉着应对、短暂思考,不要急于答题,面试不是抢答题。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加问、追问,这些问题题本中是没有的,要有思想准备。
法则二:站在公务员角度去答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把面试定位为言语申论。言语申论和文字申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把考生模拟为公务员。所以,考生在面试时,一定要站在公务员的立场、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回答问题。比如,对腐败、消极现象的认识,就应该站在公务员角度表态。一般说来,考生可站在下列角度去答题:
1.普通公务员的角度。把自己虚拟成公务员身份,站在政府立场,公务员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2.进入假定身份角度。有时候题目会给考生假定一个身份或角色。例如:“五四”青年节,你单位组织座谈会,领导委托你做个即兴 发言,时间3分钟。这时你答题的身份就是青年职工,要在“五四”青年节讲话,讲话内容要弘扬“五四”运动“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作为青年人要把它落实贯穿于平时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果把这个题目换一下:一所中学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你作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校长请你做个讲话,时间3分钟。这时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青年职工,而是政府工作人员,你讲话的主题就应当是弘扬“五四”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站在考官的角度。
法则三:结构要完整
答题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思路清楚、言之有序、层次分明。
2.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3.遇到障碍、自然跳跃。
面试评分标准有这样的要求:考生思维清楚,逻辑清晰。所以,逻辑性、条理性是面试答题的生命力,只有结构完整、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答案才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因此,回答问题最好采用点子式,如:第一,第二,第三,最后;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力求有条理、逻辑性强。
法则四:随机应变之跳跃法
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考生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每个考生都十分重视,在考场里难免会紧张。紧张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紧张会使自己兴奋,过度紧张会导致思维短路。比如,一道题考生在思考时想到四点,由于紧张,回答到第三点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时候,一些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努力回忆第三点,导致冷场,最后的分数自然不会很理想。所以,考生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则跳跃法是随机应变中的一项,而跳跃法就是在我们遗忘某点的时候要跳过去,如前面这个题目,考生完全可以直接说第四点,因为考官并不知道考生要说几点,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取得好成绩。 以下几种情况考生可使用跳跃法:
1.思维短路。面试的题目是考生准备过的,例如腐败现象的题目,按照十方针公式认账、全面、危害、表扬、表态来回答,考生回答完“全面”那点后,发现“危害”那点忘记了,于是暂停,心里想,题都压中了一定要想出来。结果想了1分钟,总算把“危害”这点想出来了。但这样做明显得不偿失。正确做法是把这点跳过去,如果最后能想起来这点,可以把它变成最后一点。如果暂停1分钟把那点回答出来了,尽管内容全面,但在语言的流畅性上却失了分,给考官的总体印象会大打折扣。
2.成语、名言警句短路。考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想引用名言警句,例如这个题:“细节决定成败”,你怎么看?考生想引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名言,本来这句话考生平时是烂熟于心的,但由于考试紧张,突然忘记了。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仔细回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正确做法用其他名言代替或者干脆不说名言。
3.字词口误短路。无论谁写文章都会有错误,面试也会有口误,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有个考生在回答“人民警察的职责是什么”这个题目时说到“人民警察是国家的暴力工具”,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于是马上纠正,对考官说:“对不起,考官,应该是专政工具”,而考官可能根本没听出来他说错了,他这一改,考官反而给他降分。正确做法是口误不要纠正,在下次说到的时候自动纠正就行了。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浙江公务员面试指导:三不原则
法则一:审好题
结构化面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每道测试题都有针对性地考查考生的某种素质和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位的匹配性等等。因此,要首先判断清楚,问什么?怎么问?问此题的目的?只有审好题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考生只有审好题,正确地分析出题目的要求,明白题目考查的目的,论述时才能迎刃而解,保证不偏题。
审题时间:
在审题时间上,各地略有不同,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况:
1.四川省,审题时间3分钟,有题本,考生审题完毕后考官问一题,学生答一题,或者学生按题目顺序答题。
2.福建省,审题时间5分钟,然后按题目顺序回答。
3.有的省没有单独审题时间,考官念一个题目,然后考生回答一个题目,回答每个题目前可以做短暂思考。
4.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面试3个题目,但是题本只有2个题目让考生思考,第3题考官念出来再由考生作答。这种情况下第3题大都是属于突发事件类型,一般都是考查考生的应急应变能力。
审题具体方法:
1.充分运用好思考的那几分钟时间,快速拟出答题要点。
一是按 “题型分类及答题思路”审题,拟定好答题提纲;二是在对待熟悉与生疏题目的问题上,思考时间应重点放在生疏题目答题要点的思考上,因为在面试中,任何一题不会答或答得不好都会全盘皆输;三是在顺序上,同等条件下,重点思考第一题,第一题答好了,首因效应佳,有旗开得胜的效果。
2.集中精力,认真听考官提问。
沉着应对、短暂思考,不要急于答题,面试不是抢答题。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加问、追问,这些问题题本中是没有的,要有思想准备。
法则二:站在公务员角度去答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把面试定位为言语申论。言语申论和文字申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把考生模拟为公务员。所以,考生在面试时,一定要站在公务员的立场、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回答问题。比如,对腐败、消极现象的认识,就应该站在公务员角度表态。一般说来,考生可站在下列角度去答题:
1.普通公务员的角度。把自己虚拟成公务员身份,站在政府立场,公务员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2.进入假定身份角度。有时候题目会给考生假定一个身份或角色。例如:“五四”青年节,你单位组织座谈会,领导委托你做个即兴 发言,时间3分钟。这时你答题的身份就是青年职工,要在“五四”青年节讲话,讲话内容要弘扬“五四”运动“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作为青年人要把它落实贯穿于平时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果把这个题目换一下:一所中学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你作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校长请你做个讲话,时间3分钟。这时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青年职工,而是政府工作人员,你讲话的主题就应当是弘扬“五四”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站在考官的角度。
法则三:结构要完整
答题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思路清楚、言之有序、层次分明。
2.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3.遇到障碍、自然跳跃。
面试评分标准有这样的要求:考生思维清楚,逻辑清晰。所以,逻辑性、条理性是面试答题的生命力,只有结构完整、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答案才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因此,回答问题最好采用点子式,如:第一,第二,第三,最后;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力求有条理、逻辑性强。
法则四:随机应变之跳跃法
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考生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每个考生都十分重视,在考场里难免会紧张。紧张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紧张会使自己兴奋,过度紧张会导致思维短路。比如,一道题考生在思考时想到四点,由于紧张,回答到第三点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时候,一些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努力回忆第三点,导致冷场,最后的分数自然不会很理想。所以,考生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则跳跃法是随机应变中的一项,而跳跃法就是在我们遗忘某点的时候要跳过去,如前面这个题目,考生完全可以直接说第四点,因为考官并不知道考生要说几点,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取得好成绩。 以下几种情况考生可使用跳跃法:
1.思维短路。面试的题目是考生准备过的,例如腐败现象的题目,按照十方针公式认账、全面、危害、表扬、表态来回答,考生回答完“全面”那点后,发现“危害”那点忘记了,于是暂停,心里想,题都压中了一定要想出来。结果想了1分钟,总算把“危害”这点想出来了。但这样做明显得不偿失。正确做法是把这点跳过去,如果最后能想起来这点,可以把它变成最后一点。如果暂停1分钟把那点回答出来了,尽管内容全面,但在语言的流畅性上却失了分,给考官的总体印象会大打折扣。
2.成语、名言警句短路。考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想引用名言警句,例如这个题:“细节决定成败”,你怎么看?考生想引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名言,本来这句话考生平时是烂熟于心的,但由于考试紧张,突然忘记了。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仔细回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正确做法用其他名言代替或者干脆不说名言。
3.字词口误短路。无论谁写文章都会有错误,面试也会有口误,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有个考生在回答“人民警察的职责是什么”这个题目时说到“人民警察是国家的暴力工具”,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于是马上纠正,对考官说:“对不起,考官,应该是专政工具”,而考官可能根本没听出来他说错了,他这一改,考官反而给他降分。正确做法是口误不要纠正,在下次说到的时候自动纠正就行了。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浙江公务员面试指导:三不原则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